四川汶川: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

核心提示:2008年5月12日,当汶川人为那场毁灭性灾难痛哭失声时,恐怕没有人能够想到,家园废墟上将飞速兴起一座健康新城。“借灾后重建的契机,我们将健康融入了所有政策。目前,汶川已经成为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

2008年5月12日,当汶川人为那场毁灭性灾难痛哭失声时,恐怕没有人能够想到,家园废墟上将飞速兴起一座健康新城。

“借灾后重建的契机,我们将健康融入了所有政策。目前,汶川已经成为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在11月23日举行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健康中国建设”分论坛上,健康时报记者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县长旺娜做了专访。

旺娜在论坛上做主旨演讲

旺娜指出,经历了大地震,汶川老百姓更加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可贵,汶川现在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地和健康创造汶川实体店。

大健康理念引导城市重建

汶川抓住5·12重建契机,全面践行“大健康”理念,这一点在新汶川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村村都有健身器材,乡镇基本都有健康步道。县里还有游泳馆、体育馆,对全民开放、完全免费,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半,人人都可以去锻炼身体,实现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

从村到乡再到县,各级政府大力号召、民间踊跃组织了很多乒乓球等运动赛事来带动全民健康氛围。旺娜本人也有喜爱的运动,慢跑、散步、骑自行车。她总结,“我们这就叫乐享健康,全民参与!”

干净的空气、水和食物,这里都有

人们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就是要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和安全的食物,而这3点,新汶川恰恰都有。

“一年365天,空气质量几乎天天都是优。” 旺娜介绍,汶川以前是阿坝州的主要工业基地,震后重建过程中,汶川近300家高污染、高耗能、落后产能企业关停并转,搬迁了200多家,剩下的都是绿色生态无污染企业,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汶川新型工业格局。绿色工业和生态保护带来了环境质量的改变,老百姓都能直观感受到空气和水质的改善。

食品安全一直是大众关心的重点,如果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追溯到农产品的原产地,甚至能具体到生长环境的空气、水质和土壤情况,是不是感觉放心多了?这就是汶川建设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农民实践,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完成对农产品的溯源,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移动诊疗车,家门口就能做体检

移动诊疗车是汶川医疗服务的一大特色。“过去,老百姓们看病要半天以上时间,而且健康意识淡薄,小病往往拖成大病。现在,移动诊疗车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做体检。” 汶川在灾后重建中,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移动诊疗服务中心,通过移动诊疗车的巡诊,让医疗服务覆盖到每一个人。

“汶川110个村,每个村都有村卫生室,配备有村医、药品,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新汶川对医疗资源做了整合和规划,通过移动诊疗车、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县医院的卫生服务网络共同构建起了汶川的1小时医疗服务圈,满足居民便捷就医的需求。

Cgqg11g2Q_WAH3zvAAS4Tcvd8kc464

移动诊疗车(汶川县全民健康示范县创建办供图)

从八十岁迈向一百岁

汶川“主动送医上门,送健康到家”有效连接的工作模式也是一大特色,比如,医生会对“辖区”内的慢病患者特别关注,通过微信群、QQ群,定期发送信息,号召他们及时就医,提醒饮食和服药,进行健康宣教,从身体照护、心理疏导、健康素养教育等多个方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旺娜说,现在汶川百姓已经从主动医疗、被动治病转变为主动防病、主动健康。

2010年,汶川率先提出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成功创建了全国慢病防控示范区,率先在全国实行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和全员慢病管理,每2年为居民提供一次免费体检,98%的居民有了健康档案。贫困人群就医,目前医保可以报销90%,自付比例不到10%,并且可以先诊疗后结算,这也是汶川精准扶贫的一部分,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和精准扶贫保险共同提供了财政支持。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让汶川人均寿命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人均健康寿命也变长了,8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人口总数的2%,旺娜还表示,汶川正在申请成为长寿县。

绿色发展带来新经济增长点

绿色发展理念也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人都不知道,汶川县有一半面积都是熊猫在居住,著名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就位于汶川。汶川的生态环境、多民族融合文化和熊猫文化,都是独特的旅游资源。2015年,汶川接待游客732万人次,2016年将突破800万人次。汶川正在计划发展为川西北康养旅游目的地。有机农业也为了汶川的经济增长点,“一位农妇就靠种植售卖甜樱桃、脆李子,年收入60万元。”

“新汶川,新家园,新希望”,旺娜说,希望健康和幸福成为汶川的一张新名片。

 

来自:健康时报网